致敬词· 罗忠毅
一生忠毅担当,为党为国为民。投笔从戎,只为革命救国,宁都易帜,从此矢志不渝;反击围剿,指挥勇谋功著,战略转移,悉育闽西火种;全面抗战,参建苏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水阳伏击战、官徒门奇袭至今乐道;皖南事变,救同志功在保全生机、助新四军突围北撤,黄金山四天、三战取三捷扭转时局。血战塘马,英魂终逝,将军不在,江山永悲!将军一生,从士兵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腔忠魂,但为国谋。如今告慰:盛世中华,国泰民安,如君愿!
在溧阳市西山烈士陵园,长眠着一位从普通战士成长起来的抗日名将——罗忠毅,他在黄金山三捷中指挥若定,在塘马血战中舍生取义,用33年短暂而壮烈的一生,铸就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
位于溧阳竹箦镇水西村的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大门的左侧,一座“书形雕塑”静静陈列着罗忠毅写给岳母的一封家书——“岳母:从未见面不相识的婿儿在此鞠躬行礼,向您老人家请安……我与珍儿,由相识而趋接近,于本月十六日结婚了。本来,理应趋堂拜亲,惟路途遥远,多有不便,请恕罪。当有一日,双双同归拜望岳亲娘……”
罗忠毅在一次执行秘密任务时结识了同样从事革命工作的柳肇珍,在战火考验中彼此相爱。1940年10月,在陈毅元帅的撮合和战友们的祝福下,两人结为革命伴侣。由于战时紧张,新婚燕尔的他们无法按照习俗回乡拜见长辈,于是给未曾谋面的岳母写了这封家书表达心意。
信中他还写道:“虽是新婚,却情投意合,性格如一,我以真心对珍,珍亦真心对我,想我俩必会和合偕老,共赴前程。不致使您老顾虑,这也是我诚心所愿为也!”字里行间,既有革命军人的郑重承诺,更饱含着对亲情的珍视。
令人悲痛的是,4个月后,1941年2月柳肇珍牺牲在与日军血战的疆场上,同年11月罗忠毅也在抗战中捐躯,前后仅相隔9个月。家书中“双双同归”的美好愿景,成了永远无法兑现的遗憾,他们将最坚定的承诺留给了革命事业。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围攻,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时任新四军新二支队司令员罗忠毅临危受命,接应新四军突围北撤人员。
枪炮声中,他对着疲惫的战士们喊道:“同志们!我们现在多坚持一分钟,就能多保全一份革命火种!”这句话如同黑夜中的火炬,点燃了战士们心中的希望。在部队北撤途中,这位从士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指挥官,创造性地采用“昼伏夜出、迂回穿插”的战术。他亲自带领侦察连,趁着夜色摸清敌军部署,每一个据点、每一条小路都印刻在他的脑海中。
五月春寒未退,溧阳、金坛交界的黄金山地区,罗忠毅和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指挥部队四天内三战顽敌:首战诱敌深入,再战侧翼包抄,三战夜袭破敌。此役前后持续四天,三战三捷,共毙伤敌军3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800余支及18门火炮,迫使国民党顽固派暂时停止了对苏南新四军的大规模进攻。黄金山战役不仅重创了敌军,扭转了皖南事变后苏南地区的危急局面,更为新四军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提振了苏南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1年11月28日凌晨,寒风凛冽。日伪军集中3000余人的兵力,分三路突然合击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机关驻地溧阳塘马村。时任第十六旅旅长的罗忠毅立即命令旅部及苏南党政机关转移,自己率部阻击。
第48团和旅部特务连与敌人浴血奋战。敌人凭借猛烈的炮火作掩护,数次发起冲锋,均被新四军击退。经过多次反复冲杀后,新四军转移至离塘马村三华里的王家庄、茅棚村两地,敌人跟踪追击,罗忠毅和第十六旅政委廖海涛身先士卒,与敌人展开血战。
战斗最激烈时,罗忠毅手提机枪登上屋顶指挥。子弹在身边呼啸而过,瓦片被打得粉碎。警卫员多次劝他撤退,他都回答:“再坚持十分钟!群众还没完全转移!”罗忠毅、廖海涛率旅部特务连先后打退敌人8次冲锋,歼敌700余人,掩护旅部、苏南党政领导机关1000余人突出重围。此次战斗,新四军以500余人的兵力抗击6倍于己的敌人,而罗忠毅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3岁。
罗忠毅牺牲后,新四军军部通电全军,高度评价罗忠毅“为我党我军之优秀老干部,为党为革命奋斗十余年,忠实、坚定、勇敢、负责,艰苦缔造苏南根据地,功绩卓著”。
这座用“忠毅”铸就的丰碑,是忠于信仰、顽强抵抗、不怕牺牲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