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朱赤
山河破碎之际,呼唤英雄;儒将改名朱赤,一心报国。淞沪会战,您血战八字桥,粉碎日军狂言。南京保卫战,您用生命喊出铮铮誓言:“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从一个旅打到一个连,直至打光所有子弹。您和将士死战雨花台至最后一刻的群像,是中华民族坚持抗战、不屈不挠的脊梁。今日家乡修水,一派欣欣向荣,不曾辜负您泣血捍卫的尊严,也是您“为国牺牲、无上光荣”的赤诚所铸。英魂不朽,盛世如您所愿。
1937年12月12日,日军调集战机重炮,向南京雨花台发起猛攻。为守住“中华门”,朱赤带领仅存的特务连,把几十箱手榴弹的导火索串联引燃,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日军随后集中火力狂轰其阵地,激战中,朱赤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肠子流出体外,但他随即将肠子塞回去继续战斗。打完8个弹夹160发子弹后,朱赤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年仅37岁。他,是全民抗战时期牺牲的第一个江西籍将军。
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来到朱赤将军的家乡——江西省修水县上衫乡下衫村,寻访与追忆他壮志报国的一生。朱赤将军的养孙、81岁的朱一江老人满怀崇敬地说:“我爷爷是抗日报国的英雄,为国牺牲,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
1900年春,朱赤出生于修水县上衫乡肖家湾朱良才家,取字幼卿,号新民。幼时的他聪慧好学,毕业后经老师推荐,成为一名小学教师。
生逢国家“多事之秋”,胸怀大志的朱赤深感为师之力微薄,决心另寻报国之路。在听闻外地回来的同学讲述新知识、新思想后,他心潮澎湃。1925年,朱赤得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毅然辞去教师工作,辞别家人来到广州,凭借扎实的学识功底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在校期间,他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潮影响,改名为“朱赤”。
1926年7月,军校毕业后的朱赤在部队担任见习排长,随军参加北伐,一路攻占了湖南平江和江西九江、南昌等地。因作战智勇双全,屡立战功,他相继升任排长、连长。
1932年1月底,日军进犯上海。朱赤所在的第八十八师奉命增援。面对敌机狂轰滥炸,朱赤与战友血战两天两夜。日军伤亡惨重,被迫停止攻击。朱赤因在战争中表现英勇,晋升为营长。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在上海不断制造事端,局势急剧紧张。时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的朱赤,于7月中旬率部抵达防区,紧张备战。
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朱赤旅在八字桥与日军首次交锋,后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8月下旬,日军大批精锐部队抵达增援,战局逆转,二六二旅被迫转入防御。日军凭借其火力优势,多次对阵地发起猛攻,朱赤率部顽强抵抗,寸步未退。
自11月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后,上海很快沦陷,南京形势急转直下。朱赤奉命率二六二旅参加南京保卫战,防守重要阵地雨花台。临战前,他激励全体士兵:“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誓与南京共存亡!”12月,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
挟淞沪会战之余威,日军直扑南京,外围防线数日内被迅速摧毁,雨花台成为战争最前线。为守住雨花台,守住“中华门”,朱赤与士兵们浴血奋战。12月11日,二六二旅与日军主力正面交锋。在敌机狂轰滥炸和地面部队的猛烈攻击下,朱赤率“敢死队”杀入敌阵,士兵们士气大振,一次次击退敌军进攻。
鏖战至12日清晨,日军集结100多架飞机、10多门大炮,兵分多路猛攻雨花台,阵地笼罩在炮火和硝烟中,二六二旅伤亡惨重。朱赤带领仅存的特务连,把几十箱手榴弹的导火索串联引燃,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遭此重创后,日军集中火力封锁阵地,雨花台被炸成焦土。朱赤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战斗,打完8个弹夹160发子弹后,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年仅37岁。
朱赤牺牲后,二六二旅幸存将士将他的遗体就地掩埋在雨花台阵地上,以防被日军找到。当时的国民政府为表彰朱赤抗日救国、壮烈牺牲的事迹,特追赠其为陆军中将。
1987年12月,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其英勇事迹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所编《国民党抗日殉难将领传》一书,也分别载入《修水县志》《修水英烈谱》。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朱赤位列其中。
青山不语,岁月无声。在修水县烈士纪念园内,朱一江凝视着纪念墙上的名字,低声诉说着:“爷爷,现在生活好起来了,太平盛世,大家都吃得饱,穿得暖。您的牺牲是值得的,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