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金雯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苍穹之下,国难当头,您17岁投笔从戎,历经黄埔军校与中央航空学校淬炼,成长为空军勇士。在4年多时光里,您几乎每日驾机与日军空战。淞沪抗战,您率队重创日舰“出云号”;武汉会战,您与苏联空军志愿队并肩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第三次长沙会战,您率9架轰炸机袭击日军阵地,切断日军退路,却将“保家卫国”的誓言定格在了34岁的壮年。如今山河无恙,您的勇敢与忠诚如松柏长青,永励后人。
秋风掠过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景德寺革命烈士英名墙广场,墙上160余位烈士的名字在阳光下静静闪耀,抗日英烈金雯的名字,镌刻在最醒目的中心位置。
10月29日上午,“致敬英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新闻行动走进温州市瓯海区。随着浙江省模范退役军人黄松光的娓娓道来,“军中骄子”金雯的生平故事再一次印刻进现场缅怀者的心里。
金雯,字叔章,1908年2月25日出生于瓯海区郭溪街道曹隶村,自幼聪慧刻苦,勤劳简朴,深受乡邻称赞。1925年从浙江省立中学毕业后,眼见国家内忧外患,17岁的他毅然投笔从戎。1927年,金雯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随北伐军征战,任陆军第14师少尉排长。在徐州战役中,他左腿被炮弹击中,却依然咬牙指挥,直至战役结束。
1929年,金雯响应“航空救国”号召,考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当过飞行员、航校教官,1936年任空军第七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1939年任第二大队大队长(军衔中校)。他书室里悬挂着“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的楹联,是他随时愿为国家牺牲的誓言。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提上日程。已调任空军第七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的金雯,奉命驻西安负责国共航空联络,接送周恩来等往返延安与西安,其所在中队常为延安运送药品、弹药,成国共合作的“空中纽带”。
1937年淞沪会战,日舰“出云号”在黄浦江肆虐。8月14日清晨,金雯率队冒炮火穿雨雾飞抵吴淞口。面对吴淞口日军10余艘军舰组成的环形战阵,他果断带队俯冲轰炸日舰“出云号”。密集的炮弹压制敌方高射火力,最终击中“出云号”使其带火逃窜,这一捷报被全国报纸争相以号外刊发。次日,他又率队轰炸日军司令部,粉碎太阳旗,大挫敌焰。
从南京保卫战到武汉大空战,从台儿庄大战到晋南战役,金雯的战机足迹遍布抗日前线,他几乎每日驾机出击,轰炸日军据点,成了令敌胆寒的“空中利剑”。1939年2月,金雯率第九、十一、十四轰炸中队与苏联志愿队组成35架战机群,突袭山西运城日军机场。发现伪装敌机后,他下令攻击,机场瞬间成火海。返航时,其战机被高射炮击中起落架,他让机群先降,自己盘旋耗尽燃油,最终在草丛滑翔着陆,人被甩出机舱,却安然无恙。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即,金雯临危受命重返空军第二大队任大队长。
1942年1月8日凌晨,金雯率9架轰炸机出征,动员时誓言“为中华民族生存,誓死保卫祖国”,还制定四套作战方案。4点20分,战机编队在晨雾中升空,抵目标上空后,他指挥机群从4000米降至800米,投弹炸毁日军弹药库、油库与铁路,切断其退路。
返航时,8架日军战机突袭。金雯沉着指挥轰炸机群用机枪组成火力网还击,先击落敌方领队机,再迂回击毁尾机,20分钟内共击落3架敌机。激战中,他的3013号座机多处中弹,飞至贵州黎平时引擎失灵。金雯果断令战友跳伞,自己坚守战机试图迫降,最终驾机与山峰相撞,壮烈牺牲,年仅34岁。
金雯牺牲后,国民政府追赠他为空军上校,颁七等云麾勋章与宣威一等金质勋章。1942年5月8日,温州中山公园举行万人追悼会,灵轿沿街前行时,百姓自发路祭,场面悲恸。1948年3月29日,他的灵柩葬于南京航空烈士墓。
岁月流转,金雯事迹从未被遗忘。1987年,他的飞行帽、防风镜入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1992年,浙江省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95年,他的名字刻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2009年,其飞行员睡袋等遗物展出;2020年9月,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将金雯列入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让英雄事迹永载史册。
“有人说,抗战时期中国空军飞行员平均半年便有可能牺牲,可我的祖父却在蓝天战场坚守了4年零5个月,先后参战1600余次,足迹遍布淞沪、南京、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前线。”金雯的嫡孙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语气中满是自豪,“我觉得我的爷爷很有中国人的志气,他身上有那股不服输、不怕死的韧劲;而他为中华民族拼尽全力的赤诚,更是我一辈子都要铭记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