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季国铭
濠江赤子砺初心,闽山厚土铸忠魂。年少逢乱世,死生寻常:昼伏截敌、夜毁敌讯,下河阻敌汽艇时肤烂肌糜,仍抱定“死不离队”的铮铮誓言;如南战役弹穿眼皮、冰河阵前被炸昏、盐城保卫战烽火炼血骨。后解甲赴尤溪,谨守公心,“权不可私用”是底线;虽离休尤奔忙,发挥余热,对贫弱伸援手、进校述生平。九十八载人生,您用一生践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赤诚告白。枚枚勋章闪光,您英名永镌尤溪大地,化作薪火照亮后人奋进征程!
翻阅季国铭的档案,都是沉甸甸的荣誉:1947年先后荣立四等功3次;1956年获得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5年与2015年,先后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从战旗到国旗,季国铭的一生,都心系那飘扬的旗帜。
季国铭1924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县忠义村,1942年1月参加革命。入伍后,他历任自卫队副班长、排长等职。1949年福建尤溪县和平解放时,他随部队途经尤溪;1951年起,先后任晋江军分区干事、莆田县埭头区、21区人武部部长等。1970年,季国铭选择到尤溪县任人武部副部长,直至1979年3月离休。虽非尤溪籍,他的后半生却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季国铭出身贫寒,在家中排行老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他9岁前曾读过3年私塾,后因家境困难辍学,做过放牛娃,也拉过黄包车、擦过皮鞋。
17岁时,季国铭第一次加入南通县警卫团,因个子太小,半年后被劝退。1942年1月,他转而投奔大同镇的亲人,加入当地抗日自卫队,站岗巡逻,迂回作战。同年5月,日军攻占三余地区,季国铭又加入三余地区游击中队,继续以游击战方式抗击日寇。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季国铭又投入到解放战争,入编华东野战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尤溪县人武部、县党史研究室、县民政局联合编纂的《老兵风采》一书,记录了他三次在死亡边缘幸存的经历:在苏中战役的如南之战,季国铭所在班的15名战士,最终仅存5人,他是幸存者之一。他的右眼皮被子弹射穿,险些丧命,至今仍落下怕风怕光的病症;在一次赴角斜场行军途中,他跟随部队沿着冰冻的河边前进,一发炮弹落在他身旁,炸出的冰块将他砸晕。苏醒后部队已远去,他竭力爬起,追赶两个多小时才得以归队;盐城保卫战中,他所在的通讯班三人轮番挖掘防空洞,突遭敌人炮弹击中,两位战友当场牺牲,他被轰入洞中昏迷,后被其他战友以担架救出,才侥幸存活。
1979年3月,季国铭离休。他始终心系尤溪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热心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工作,经常为贫困儿童和灾区群众捐款,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他还担任县实验小学义务宣传员,多次以亲身经历为学生讲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与光荣传统。
季国铭还参加了新四军研究会工作,自1992年三明市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伊始就加入其中。
他有个坚持多年的习惯,自离休起,每年国庆节都在自家楼顶升国旗、行军礼,并要求晚辈们共同参与。当被问及缘由,他总会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这个仪式持续到他92岁那年,家人因担心他腿脚不便,经多次劝说后方才停止。晚年,季国铭虽遗忘了很多往事,却从未忘记战斗的岁月和国家的强大。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与热爱,正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体现。
2021年11月,季国铭辞世,享年98岁。
从烽火连天的战场到和平建设年代,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信仰。楼顶那面飘扬的国旗,不仅是他对祖国深情的告白,更是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后来者的道路。季国铭用一生践行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信念。这并非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与力量。英雄已逝,风范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