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曹吉亭
您从贫农家庭走来,怀揣抑强扶弱之志,以拳脚、铁鞭磨砺筋骨,凭笔墨、初心点亮信仰。 日寇侵华,您挺身而出,八年戎马,您智取石井据点、勇阻莒城援敌,开荒生产鼓斗志,白刃战场显身手。您本来已经调离,但非要坚持打完那一仗再走。令人痛惜的是,您却倒在了那次战斗中,倒在了抗战即将胜利的晨曦里。您把血和肉永远融入了莒县这方热土,您 “庄户首长” 的本色、智勇双全的担当,早已融入沂蒙大地。
2025年8月3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43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山东省莒县籍烈士曹吉亭名列其中。今天,让我们翻开尘封80年的历史,聆听曹吉亭用33年生命书写的荡气回肠的传奇。
1912年,曹吉亭出生在莒县前坡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后,母亲靠着微薄的收入拉扯他长大。一次赶集经历,在他心里埋下了反抗不公的种子——看到土豪骑马抽打路人,年幼的他攥着拳头问母亲:“为啥挨打的人不还手?” 母亲的一句 “有钱有势的人惹不起”。他暗暗发誓:“练出好武艺,就能护着老百姓。”
前坡子村有武学传承,曹吉亭一有空就往武场跑。他9岁入村塾读书,白天上课,晚上坚持习武,就连放牛时都不忘琢磨招式。后来,家族里一位叫 “三机匠” 的长辈看中他的韧劲,把一手铁鞭功夫教给了他。他玩弹弓更是百发百中,树上的麻雀很少能逃过他的弹丸。习武不仅练硬了他的筋骨,更磨出了他不服输的性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罗启疆义愤填膺,主动请缨,随即率部奔赴抗日前线。前方是装备精良的日寇,身后是亟待守护的河山,他毅然肩负起卫国的重任。
1938年日寇占领莒城后的暴行让曹吉亭痛彻心扉,他再也坐不住了,报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莒县民众抗敌自卫团,从此踏上革命路。参军后,曹吉亭作战勇猛又爱动脑筋,很快从普通战士成长为特务中队副班长,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游击第四支队第六大队,他升任排长。7 月部队开赴莒县开展抗日工作,他又被任命为连指导员。
在战友和乡亲们眼里,曹吉亭是个 “有勇有谋的庄户首长”。他懂战术、会打仗,又体恤老百姓。
1943年6月,莒中独立营奉命拔除石井敌伪据点,曹吉亭担任总指挥。伪军躲在碉堡里负隅顽抗,硬攻肯定会有大伤亡。曹吉亭召集战士们开 “诸葛亮会”,有人提议“用炮轰”,可当时部队根本没有大炮。他盯着碉堡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没有真炮,咱们就做个假炮!” 战士们用木头扎成 “九二式钢炮”,刷上黑漆,还盖上绿色炮衣,远远一看跟真炮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大炮”架到了阵地前,曹吉亭让人在炮前点燃一包炸药,“轰”的一声巨响,震得伪军慌了神。接着,战士们齐声喊话:“都是中国人,别给鬼子当炮灰,再不投降就开炮了!”可狡猾的伪军很快发现破绽,大喊:“土八路,这是假炮!”
曹吉亭不慌不忙,又想了个办法:让战士偷偷把一大包炸药送到碉堡下,再在假炮前放一小包炸药。“点火!” 随着他一声令下,两包炸药先后爆炸,“轰隆”两声,碉堡被炸掉大半。伪中队长吓得魂飞魄散,乖乖带着120多个伪军投降,还交出了4挺机枪、100多支步枪。
1942年春,滨海区被敌人封锁,部队缺衣少食,他带着全连战士在马亓山上开荒。他的枣红马从来不是自己骑,要么驮病号,要么驮背包。乡亲们都亲切地说:“曹首长不像当官的,倒像咱庄户人家的亲兄弟。”
1945年夏,日寇重占莒城,在新旺等地设立据点,百姓再次陷入苦难。当时,曹吉亭已接到调令,要去山东军区政治部工作,可他放不下眼前的战斗 。“我熟悉敌情,也熟悉地形,等打完这一仗再走!” 他再三向团领导请战,最终得到批准。
7月23日,拔除新旺据点的战斗打响。担任主攻的四连从村西北角突进,炸开敌人据点一个缺口,可伪军顽固抵抗,战斗陷入胶着。曹吉亭见状,带着通讯班和二连一个排冲了上去,在阵地上来回指挥,连续打退敌人6次反冲锋。战士们看曹吉亭冲在前面,士气更旺,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往前冲。
就在这时,一颗炮弹突然在曹吉亭身边爆炸,他瞬间倒在血泊中。战士们赶紧把他抬到团指挥所,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可伤势太重,这位年仅33岁的指挥员,最终还是没能睁开眼睛,倒在了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
这位从农家走出的英雄,用一生诠释了 “忠诚” 与 “担当”,他的名字,永远刻在莒县的土地,刻在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