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颜泽光 周福心 张传伟
八十余载风云激荡,长空卫士壮志永存。日寇铁翼压城,你们毅然升空,以八架战鹰迎击三十九架敌机。颜泽光、周福心、张传伟——三位青春正炽的飞行员,在生死抉择间高呼“不歼敌机誓不为人”,以青春的血肉为民族筑起不朽的空防。你们用生命诠释了何谓“浩气长存”。今日脚下山河壮丽如画、头顶苍穹蔚蓝如洗,有无数鲲鹏展翅,皆因你们曾以羽翼守护。英魂不灭,精神永续,我们将铭记历史,传承你们不畏强敌、舍生取义的抗战精神!
在湖北省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二楼的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三块空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残碑和碑记,纪念的是颜泽光、周福心、张传伟三位烈士。
1943年11月21日,8架中国战鹰勇敢冲向39架来犯日本敌机,在恩施上空展开了一场力量悬殊的生死较量。这一天,为了守护祖国的领空,颜泽光、周福心、张传伟3个年轻的生命壮烈殉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军于1938年秋攻占武汉,恩施作为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临时省会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一直是日军重点轰炸的目标。
1943年11月21日早晨,空袭警报刺破了恩施的天空。日军机群黑压压地从东边袭来,一共39架,分4批袭击恩施城,当时驻防恩施的中国空军第11大队的8架战机毅然升空迎击。最终,我机击落日寇驱逐机1架,该机坠毁于恩施城南15里天桥,另有3架敌机中弹逃逸。我军损失飞机3架,坠毁于土桥坝将军山一带,牺牲飞行员3人:一名叫颜泽光,西康雅江县人,1937年毕业于万县空军军官学校;一名叫周福心,江苏南汇县人;一名叫张传伟,安徽郎溪县人。他们牺牲时的年龄分别为28岁、24岁和23岁。
空战后,当时的湖北省立农学院邀请驻防恩施的中国空军第11大队大队长到学院演讲。那位大队长透露,我方战机的飞行速度和作战性能较差,为保存实力,指挥官通常会命令飞行员驾机飞往来凤、龙山方向躲避。但这次警报拉响后,张传伟在登机时说:“鬼子已多次轰炸恩施,每次我们都进行躲避,现在城里到处都是弹坑,这次我拼了命也要给鬼子一个教训,恕我张传伟抗命了!”其他飞行员也齐声响应:“愿与传伟兄共存亡,不歼敌机誓不为人。”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勇气与担当。
恩施人民为3位烈士举办了庄严的安葬仪式,将他们的遗骸安置在土桥坝将军山,并立“空军阵亡烈士纪念碑”。
当时的国民党湖北省政府主席王东原撰写墓文:“敌机三十余架来犯,我机八架升空迎击,西康颜泽光、江苏周福心、安徽张传伟奋勇直前,竟以身殉。呜呼!烈矣!是役我以少胜众,毁敌机四架,被迫东窜,历久不敢西向……”
据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高罗乡退休教师朱耀回忆,从1937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日寇投降,恩施遭受日军轰炸27次,敌机共计228架、投弹600余颗,炸死我同胞153人,炸伤327人,炸毁房屋926栋。颜泽光、周福心、张传伟三位烈士的挺身而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证明了中华男儿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勇气,其价值、意义重于泰山。
抗战胜利后,当年飞行员用生命守护的机场,成了恩施老区发展的翅膀。今年3月,恩施机场更是迎来历史性时刻——民航局批复同意恩施许家坪机场更名为恩施许家坪国际机场,为恩施对外开放架起了重要的空中桥梁。那些曾在战火中守护这片天空的英魂,已化作新时代的云梯,托起武陵山区的振兴之翼。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恩施人民难以忘怀陨落的抗战雄鹰,经常到将军山中国战鹰坠毁处,追悼为国捐躯的三位烈士。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三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