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阮朝兴
似青松扎根贫乡瘠壤,似磐石撑起民族脊梁。抗日烽火燎原,您把热血锻成利剑。炮弹在身旁炸开,您岿然不动;子弹从头顶呼啸,您冲锋在前。马沟阻击战的最后时刻,重伤的您如出膛的炮弹,嘶吼着追敌!这生命最后的绝唱,更是信仰永恒的宣言。您留下的,不仅是战壕里斑驳的弹壳,更是向死而生的勇毅。今日马沟的稻浪翻滚,如您当年冲锋的浪潮;万家灯火璀璨,似您未熄的信仰。我们以新时代的奋进,续写您未竟的荣光。
“继续追歼逃敌,争取最后胜利!”1945年8月23日,在马沟阻击战中,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旅十四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阮朝兴左胸中弹,发出最后的呐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
这场历时3个多小时的阻击战,毙伤敌人40余人,并俘获部分伪军,为江苏姜堰地区(旧称“泰县”)对日作战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18年1月,阮朝兴出生于福建省周宁县下坎村一个贫苦农家。早年丧父的他靠上山砍柴、挑担做小买卖维生。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他接触到进步革命思想,于1935年5月毅然投身革命。此后在葡萄洋、龙亭、七步洋头等地的战斗中,他不畏艰险,英勇作战。
1938年2月,部队北上抗日。离别之夜,阮朝兴不忍当面向年迈的母亲辞行,拜托堂兄从家中拿了一升黄豆当作干粮,只远远地含泪磕头跪别。自此,他跟随新四军四处征战,再也没有踏上故土。
在一次战斗中,部队遭遇敌人包围,阮朝兴端起机枪猛扫,杀出一条血路,带领18名战士成功突围。
在得到“如皋城里敌副团长将率两个连运粮至黄桥据点”的情报后,他指挥泰县独立团一个营及三个区游击队连夜设伏,全歼敌军,俘获敌副团长,并缴获粮食100余车、长枪200余支。
在攻打伪军王效礼团黄桥藕池岸据点时,他沉着指挥,率部歼灭日军一个大队和伪军一个团。其后,又配合独立旅十二、十三团,摧毁如黄公路两侧日军3个据点,歼灭伪军3个大队2000余人。
……
从担任班长至副团长,阮朝兴始终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转战苏北后,他先后参加了郭村保卫战、姜堰战斗、黄桥决战、讨伐汉奸李长江和攻打如东丰利镇等重要战斗,屡立战功,为苏北的抗战大局作出了贡献。
从战火中走来,在硝烟中坚守,阮朝兴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精神,为战士们树立了榜样。
1944年5月,他婉拒了同志们想热闹一番的好意,与卫生队队长余坚悄悄把婚事办了,连按规定可领取的新衣新棉被都未要,新娘只穿着一身带补丁的旧军装;一次,有位老部下要求批一条被子,阮朝兴顺手就把爱人放在桶里的被子送了出去,绝不用公权徇私情;按规定,他本可享受团首长待遇,却从不让炊事员为他加餐加菜;部队宿营时,他坚持把最宽敞的房子留给县委、县政府机关同志,自己则与战士同住简陋营房……
“大家都来谈谈,对这个事有什么看法?”阮朝兴作风民主,遇事总能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团政治处主任空缺,有些事他本可自行决断,但总会主动与副主任反复研究、共同商议。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为防止姜堰日伪军沿通扬线水陆路逃往南通,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旅十四团奉命在白米镇马沟一带设伏阻击,由阮朝兴担任指挥。
一营埋伏到马沟北边二里处,负责机动出击;三营在老通扬运河南岸构筑工事,准备侧击;二营担任正面阻击任务,在公路及两侧筑工事、挖掩体,布设机枪阵地;侦察班则在公路前沿及两侧埋设地雷……8月22日晚,阮朝兴借着月色摸清地形后,有条不紊地带领队伍连夜设伏。
“轰——轰——”23日上午,从姜堰方向沿水陆路东进的约一个中队日军和一个连伪军突然踩响了地雷,顿时枪声大作。“走!跟我去前沿阵地看看!”阮朝兴历来身先士卒。“前面打得很激烈,有什么命令我们去传达。”参谋张泽急忙劝阻。“不!我必须亲自去!”阮朝兴毅然冲上公路,前去作战。
在我军猛烈攻击下,敌人沿公路边打边撤,向西溃逃。“敌人要逃!快!冲上去活抓鬼子!”阮朝兴一边指挥,一边和战士一起迅速追击敌人。突然,斜侧面敌人的机枪扫射过来,阮朝兴不幸左胸中弹。在转送后方医院途中,因伤势过重,这位年仅27岁的优秀指战员壮烈牺牲。
八十年薪火相传,八十年耕耘不辍,红色基因如马沟阻击战纪念碑和阮朝兴烈士纪念碑一样,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如今的马沟村,已建成江苏省文明村、健康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好人”“江苏好青年”等道德模范不断涌现,引领着新一代沿着先烈足迹坚定前行。